一通陌生电话的后果: 平均每人被骗16万

0
6

洛杉矶讯

拿起电话听筒,悠扬的音乐传入耳中,一位女士用柔美的声音娓娓道来,片刻听觉享受后却惊得一头冷汗──“您有一个重要包裹在中领馆待领,与一起犯罪调查有关……”这个机器录制的女声会提示接电话者与“执法人员”通话,一步步将人引入转账付款的陷阱。联邦调查局3月28日专门发布中国使领馆诈骗(CHINESE EMBASSY SCAM)报告,指出这种诈骗在去年达到峰值。

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ttee)表示,包括非法自动语音电话在内的骚扰电话已成为该机构接到的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每年超过20万次。过去一年多来,圣盖博谷和其他华人聚居区成为此类问题的重灾区。

联邦调查局3月28日专门发布中国使领馆诈骗(CHINESE EMBASSY SCAM)报告。报告指出,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该机构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接到超过350次投诉,投诉量在2018年5月至6月达到峰值,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再次回升。

报案人来自27个州,其中35%的人住在华人众多的加州和纽约州。绝大部分人是亚裔人士,许多人自称是中国留学生或大学访问学者。他们报告共损失4000多万美元,平均每个受害人被骗超过16万4000美元。

除使领馆包裹骗局外,受害人往往通过电话、短信或聊天工具获知有可疑文件或人员在中国某个机场被扣留,同时在现场发现了受害人的护照、社会安全卡或信用卡,为协助中国警方执法,必须和调查人员通话。诈骗者也会伪装成中国信用卡公司、美国国税局或移民官,花样层出不穷。

据报告,更有甚者,诈骗者会威胁受害者人不要把此事告诉亲友。但他们同时会联系受害人家人,称亲人被绑架,索要赎金,趁机对双方进行勒索。

《今日美国报》提醒读者,无论电话或信息来自哪个所谓执法机构,都不要透露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或社会安全号,更不要转账。民众可安装Nomorobo、Robokiller和YouMail等应用程序屏蔽诈骗电话。在联邦贸易委员会“不要打电话全国登记”(National Do Not Call Registry)网页免费登记自己的电话号码,也可免遭通讯骚扰。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