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芮 洛杉矶讯

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30日在年会上发布了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会导致大脑中化学成分不平衡,出现冲动、失眠、焦虑、抑郁等不良症状。所幸如果及时制止,青少年可重回正常。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不久前曾进行调查发现,46%的美国人表示自己离开智能电话无法生活,虽然这种情绪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智能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来获取新闻、玩游戏、社交等却是不可否认的现实。特别是年轻人,花费太多时间在手机上,而不是与其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越来越多人都表达了沉迷手机对大脑的直接影响,以及可能造成长期不良后果的担忧。
韩国神经放射学教授徐炯锡(音译Hyung Suk Seo)和同事使用磁共振波普(MRS),对智能手机和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磁共振波普是核磁共振的一种,主要用来分析大脑内化学成分组成。研究发现,网瘾青少年脑部中的伽马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谷氨酰胺(Glx)成分比正常青少年更高,前者是脑中抑制或减缓脑信号的神经递质,通常参与视觉、运动控制以及包括焦虑在内的各种脑功能调节,后者则是导致神经元更加兴奋的神经递质。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智能手机和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出现抑郁、焦虑、严重失眠、冲动等不良现象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不过好消息是,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后,这些青少年在戒除网瘾后,GABA和Glx成分都会明显下降或趋于正常。
研究人员提醒家长和青少年,要正确对待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千万不能玩物丧志,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