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讯
“慈禧是皇帝的妃子,皇帝的扶立者,皇帝的罢免者,以及中国近半世纪的统治者,而当时的中国,女性没有地位,更没有权力!” – 何德兰《中国宫廷生活》(1909年)
美国教士艾萨克·泰勒·海德兰(Isaac Headland,1859-1942,中文名:何德兰),1888年前往北京,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与晚清宫廷显贵交交甚多,亲眼目睹了整个晚清岁月。2017年11月12日至2018年3月11日将在橙郡圣塔安那宝尔博物馆举办的「慈禧太后颐和园生活展」,将从非政治角度探究慈禧在晚清统治中的角色。
正如何德兰在他的回忆录中总结的那样,慈禧是近代中国史的核心。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她只是一个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政治家,但事实上这位令人敬畏的女君主还是一位二十世纪初期的鉴赏家和资助人,甚至是一位艺术创作者。而这些现象却一直被近代学术界所忽视。
本次「慈禧太后颐和园生活展」展览,是同类展览中第一个从非政治角度探究慈禧在晚清统治中所扮演的角色。从颐和园精选的文物,将向民众展现慈禧宫廷艺术的独特魅力。作为政治君主的慈禧,在传统和创新的十字路口,还引领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在清王朝的历史中举足轻重。最初是乾隆皇帝为其母贺寿所建,原名「清漪园」。 1860年在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被焚毁。 1884年,光绪皇帝为了表示对慈禧的孝心重修此园,自此,颐和园便成为慈禧太后的主要住所,成为清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宝尔博物馆华人董事长施刘秀枝女士说:“21年来,我协助宝尔博物馆举办过十多个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但与慈禧太后相关的文物还从未在美国展出过。因而我下决心全力筹画此展,更想让美国民众看到一个懂生活,有品位,艺术审美高雅,并与各国使节交好的不一样的慈禧太后“。
此展分为《慈禧太后的颐和园》、《慈禧与大清宫廷艺术》、《颐和园中的西方物质文化》和《太后寿庆》四个部分。除了展现慈禧太后的私人用品外,她的御笔书画作品展现了她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她收藏的西方文物则是她对西方物质世界浓厚兴趣的见证;慈禧在60岁寿庆收到举国上下的贺礼,则反映了她想通过现代科技振兴清帝国的强烈愿望。
施刘秀枝女士强调,此次展览,是宝尔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第一次富有开创性的合作。时下,美国学术机构和民众对中华艺术与中国女性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值此之际推出此展意义非凡。同时也践行宝尔博物馆一贯的办馆宗旨:通过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和艺术,让当地民众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