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的华山论剑:中美关系与亚太贸易未来

0
5
左起:杜克雷、格雷菲茨、麦克尼尔、李文超、施泰乐刘茁摄

庞可阳  长滩报道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两大最重要的经济体,当前大环境下如何携手向前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话题。在中美两国高级别官员刚刚结束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会」后,南加地区的经济、政策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分析中美关系与亚太贸易未来。

这次座谈会由Keesal Young & Logan律师事务所和长滩-青岛友好城市协会主办,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中国及蒙古事务主任施泰乐(Tyler Shields)特意从华盛顿飞来参加这次会议,此外,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南加州大学中美学院院长杜克雷(Clayton Dube)、资深国际贸易律师Arent Fox律师事务所麦克尼尔(Malcolm McNeil)、前香港协会南加分会执行副会长李文超等出席了会议,并从国际法规、政治形势与国际贸易等不同角度,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长滩-青岛友好城市协会会长格雷菲茨(David Griffith)主持了会议。

美国中国通讨论中美贸易的未来。庞可阳摄

只有带中国玩 才能从中获利

杜克雷指出,谈到中美关系,不能忘记华盛顿的政策和纽约作为金融首都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的则是长滩-洛杉矶地区。长滩-洛杉矶港口输入输出的货物和当地的文化影响了太多人。“我相信中美关系的首都是长滩-洛杉矶地区。”

南加大中美学院院长杜克雷。庞可阳摄

杜克雷分析,中美两国的关系就像婚姻,都不容易轻易脱身,但最终会共同度过难关。美国在过去两年中造成了两个“非强迫性失误”(unforced error):一个是奥巴马领导下的政府拒绝加入中国领导下成立的「亚投行」(AIIB),还试图劝说起盟友不要加入;第二个则是川普政府领导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美国一直努力希望开拓与日本及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然而退出TPP后,近来欧盟与日本在商讨互惠贸易协议。

杜克雷强调,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出口量迅猛上涨,美国应当意识到,只有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才能带动美国市场。从地区方面来看,长滩州大有大量中国留学生,他们需要支付高价学费来这里学习。他们在此学习带动了一系列经济,长滩便会因此受惠。拥有4千多名中国留学生的南加州大学便是最好的例子。从美国整体来说,洛杉矶是中国的第一旅游胜地,每天8000名中国人来到洛杉矶,带动了美国旅游业的繁荣。虽然美国仍对中国市场的透明度、政府监管制度等有所抱怨,但是事实是目前在中国的美国企业仍旧蓬勃发展。

中美关系紧张 但生机勃勃

美国Arent Fox律师事务所麦克尼尔(Mcneil)接着分析,当前环境下,川普政府税收改革、对外贸易政策变化。他常会鼓励投资者将这些变化从政治中分离,分析这些变化将给商业大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并从中获利。虽然川普政府带领美国退出了TPP,但是去年大选中,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桑德斯也都表达了对TPP的反对。所以他鼓励投资者不要将注意力放在政府上,而要看到当下的流行发展趋势。

麦克尼尔分析中美贸易未来。 庞可阳摄

麦克尼尔坚信中美之间不会爆发贸易战争,中美关系即便越来越紧张,但是却生机勃勃,双方都会通过贸易受益。然而他担心的是双方会受政治因素影响,比如朝鲜问题、南海问题等,令投资者产生“不确定感”。

鱼水相得才能实现贸易再平衡

施泰乐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经济数据令人惊叹,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最多的亿万富豪、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将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最大市场。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美国放弃TPP后,中国推出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雄心勃勃,中国的5年计划,希望更多进口美国商品,并希望在各领域成为全球领先者。

施泰乐发表看法。 庞可阳摄

而在美国这边,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bur Ross)明确指出美国必须重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美国如何继续打开中国市场,平衡贸易?施泰乐笑道,当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可以禁止中国的进出口,另一种是美国可以深入中国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无疑第二种选择是好的。

施泰乐最后总结,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百日计划很有成效,美国的牛肉飞送至中国市场,中国也同意对美国开放天然气市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近来的闭门会谈,最后双方取消了会后新闻发布会,这也有两种解读:可以理解为对话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但是也可以理解为时间太紧迫,双方未来将更加努力携手达成共识。中美贸易关系唯有打开中国市场,才是增加美国竞争力和实力,共同向前的最好途径。

左起:杜克雷、格雷菲茨、麦克尼尔、李文超、施泰乐从不同角度对中美贸易未来进行了分析。 刘茁摄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