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美臻 綜合報道
從2015年秋季密西根州爆發鉛水汙染問題後,全美各州都開始重視供水管線遭鉛汙染的問題,各州也採取緊急立法,首重檢測學校內的飲用水系統供水含鉛值。但根據美國鉛水汙染互動地圖顯示,全美各州幾乎都有遭到鉛水汙染的區域,為避免學童在學校從飲水機中誤喝毒水,家長們應敦促各學區公布校園飲用水檢測報告。
從密西根州佛特林市(Flint)爆發嚴重的鉛水汙染開始,全美多地都傳出了飲用水含鉛超標的問題。佛特林市在2015年10月經檢測出飲用水含鉛超標,且含有大腸桿菌等病菌,而該市居民卻被蒙在鼓裡喝了18個月的毒水。
此事件爆發後各州隨之採取行動,紐約州以新的立法規定該州各級學校須檢測飲用水質。在全美最大華人社區的加州,已有加州女眾議員Lorena Gonzalez Fletcher提出類似法案,要求各學區強制檢測校園飲用水。此提案規定在1986年興建的學校,需每年進行飲用水質檢測,且禁止使用含鉛的焊接用料、鉛管與供水管線。至於1986年後興建的學校建築,則需三年進行一次水質檢測。
但鉛水的問題卻並非硬性的法條所能規避,以佛特林市鉛水事件經驗來看,當時密州大學佛特林校區在例行水質檢測時已發現含鉛,但卻沒有公布,直到引用毒水的居民掉髮、起皮疹、身體不適後,受不了自來水問題的居民們自費,邀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專家進行水質檢測後,才爆發此一震驚全美的鉛水事件。
但在這之後卻屢屢傳出延誤公布水質報告的情況。以賓州巴特勒市(Butler, Pa)高山鄉小學(Summit Township Elementary School)的鉛水汙染事件為例,該校在2016年夏天已檢測出供水含鉛問題,但學區卻沒在第一時間通報250位學童的家長,直到2017年1月才以書面通知告知家長此事,憤怒的家長提出了訴訟,學區多名官員被迫辭職。
這不是單一個案,許多學校都進行了水質檢測,但遲緩發布或不公布的水質報告,讓許多家長擔憂孩子在校園內會誤喝毒水。但學校方面也深感苦惱,因為許多學區已儘快安排了水質檢測,但檢測報告卻遲遲無法完成,讓學區想公布也沒有數據可以發布。因此部分學校已關閉校園飲水機,或是乾脆購買瓶裝水供校園飲水。
民眾可透過Vox新聞與華盛頓州衛生部門合作架設的互動鉛水地圖,來了解居家社區所在的鉛水汙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