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罗的海到布拉格 — 刘荣文教授的欧洲世界文化遗产探索之旅 – 刘乃歌(美洲文化资讯)
八月的洛杉矶,阳光透亮,文化的律动悄然在城市一隅展开。8月3日,由美洲文化之声与洛杉矶文学艺术家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欧洲世界文化遗产探索之旅”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文化界人士现场参与。主讲人刘荣文教授以其今年暑期深入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奥地利与捷克等八国的文化考察为基础,娓娓道来一段穿越千年文明、跨越语言与地域的“学术旅行”。
作为一位长期活跃于中美文化交流一线的学者,刘教授不仅是东洛杉矶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化终身教授,亦担任美西华人学会会长、北美南加州写作协会副会长,其讲述兼具文化视野与人文温度。此次讲座由美洲文化之声总编、世界华文诗歌学会会长韩舸友主持,吸引了近五十位中美文化界人士前来参与,现场交流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一段文明的深旅:八国踏查,文化为径
“这是一次文明的溯源之旅,也是一次自我对话与跨文化理解的实践。”刘教授一开讲,便以沉稳的语调引出这场历时月余、跨越东欧中部的文化探索。他从芬兰赫尔辛基的岩石教堂谈起,那座以整块花岗岩开凿而成的现代建筑,静静嵌于城市一隅,象征着北欧宗教对自然与精神的融合。
随后,他循着波罗的海的轨迹,讲述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立陶宛三国的历史复兴与文化认同。“这是三个在苏联解体后迅速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它们以文化为盾,构建民族记忆。”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老城区,刘教授深切感受到建筑语言背后的历史深层——德国骑士团、沙俄统治、苏联管辖与新欧盟意识形态的交错,使这座城市成为一座“多重历史的空间博物馆”。

在立陶宛,他参观了维尔纽斯老城与特拉凯水上城堡。“中世纪骑士与天主教堂并置于湖水之上,像是宗教、权力与艺术的交汇图谱。”刘教授以细致的文字描绘那里的光影、砖墙与钟声,重现特拉凯湖畔中世纪文明的肃穆与宁静。
在波兰,他先后造访了克拉科夫老城、雅盖隆大学、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与瓦维尔皇家城堡。这些地点像一条深埋在历史褶皱中的文化脉络,引他走进波兰曾经的辉煌与伤痛。他感慨道:“这里的街道与钟声仿佛将人带入哥白尼与肖邦的世界,也是一座建在历史断层带上的城市。”
随后,他来到华沙,走访华沙大学与哥白尼雕像,并特别瞻仰了居里夫人故居。“那是一间并不起眼的小屋,却孕育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刘教授说,正是在这样的空间中,他感受到波兰文化中理性与坚韧并存的精神血脉。他动情讲述波兰如何在战火与分裂中守住自己的文化母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在最危难时刻,它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成为重建的第一块砖。”
布拉格的黄昏与维也纳的光芒:文明对话的空间交错
旅程最后抵达中欧两大文化重镇——捷克的布拉格与奥地利的维也纳。布拉格的查理大桥、天文钟与卡夫卡故居,让刘教授忆起中世纪欧洲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挣扎。“卡夫卡与鲁迅,同属二十世纪初的精神抵抗者,他们虽远隔万里,却在思想的伤口处相遇。”讲座中,他特别提及布拉格的“文化重负”——一个被游客占领的城市,如何在符号化消费中寻找自身灵魂。
维也纳则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刘教授参访了金色大厅、国家歌剧院、音乐之友协会,在讲座中播放了他现场录制的部分音乐片段。“文化遗产不只在砖石之间,更在时间的流动中。”他说,一场莫扎特音乐会或一杯传统咖啡馆中的Melange,都映照着哈布斯堡帝国遗产与奥地利现代国家意识的交织。
学者的脚步与文化传播的温度
刘教授在分享中不断强调“亲历”与“在场”的重要性。他并非以游客的姿态走马观花,而是以文化人的敏感和学者的视角,寻找历史中的裂缝与连接。他引用爱沙尼亚艺术家的一句话:“文化是我们与过去和解的桥梁。”
从中世纪骑士的光影,到冷战阴影下的记忆重构,再到当代欧盟语境下的文化复兴,刘教授的行走,是一种“用双脚丈量世界遗产”的行动主义。他深知,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理解他者、建立共情的过程。
正如他在讲座结尾所说:“文明的对话不能只是对远方的凝视,而应是一次次低头注视脚下土地的真实行走。”这种行走,对于身在海外的华人文化传播者而言,不仅是学术使命,更是一种文化担当。
多元嘉宾共话“文化的未来”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同样精彩纷呈。美洲文化之声总编韩舸友在总结时指出:“刘教授用他的行走打通了古典文明与当代文化传播之间的桥梁,也提醒我们:作为华文写作者与文化推动者,我们需要更主动地走出去,听世界的声音。”
张健博士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出发,对本次“文明之旅”予以深刻回应。他指出,东欧文化遗产的回望不仅是一次跨文明的探寻,更是对人类精神本质的再思考,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文明自觉与包容精神,在多元并存中共建更有高度的未来。
洛杉矶作家蓬丹评价道:“刘教授的分享文字细腻、观察敏锐,像一位历史地理学者,也像一位旅行诗人。”鲁俐池则表示:“这不仅是文化地理的探索,更是一种个人精神的体认与文化身份的书写。”
其余嘉宾如彭南林、丁丽华、Emily、丁凌、Shirley Xue、王晓明等也纷纷表达了对刘教授讲座的敬意与共鸣,许多听众更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将讲稿编辑成册,以便更广泛传播。
美洲文化之声:在跨界中架桥,在交流中生根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美洲文化之声,长期致力于推动北美华人文化事业,连接文学、学术、艺术与公共传播的多重维度。此次讲座不仅展示了华人学者在国际文化对话中的主动与自信,也为如何以中文声音参与全球叙事提供了生动范例。
从波罗的海到布拉格,一位华人学者的文化寻踪之旅,不只是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累积,更是一个群体的文化记忆与世界互动的投射。在全球化与身份焦虑交织的今天,这种“带着灵魂旅行”的方式,也许正是我们理解世界、连接自我最温柔而有力的路径。
报告后结束后,来自台湾的著名作家梁柳英老师特别赋诗一首庆贺
夏日雅聚慶會誌趣
烈日呈空熱氣催,
文人雅士再旋迴。
中華國學源流遠,
四海騷人共作陪。
旅行歐洲遊勝地,
傾談分享𣈱懷开。
見聞智識能增廣,
聚會完成慶賀哉。
(梁柳英 題於美國南加州。8/3/2025)
附录:到场嘉宾介绍
美洲文化之声顾问:美华联荣誉主席、洛杉矶温州元老院主席林德宪;美洲文化之声顾问北美作家协会总会长蓬丹;美洲文化之声总编、世界华文诗歌学会会长韩舸友;美洲文化之声副总编辑刘乃歌;美洲文化之声AI创作艺术总监张琼博士;艺术天地栏目主编计紫晨;艺文天下主办人,洛杉矶著名社会活动家刘安莉;北美作家协会副会长,著名双语主持人,好莱坞演员:彭南林;湖北同乡会前会长:丁丽华;著名画家:何念丹;北美书画院国际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晓华;艺术家张良羽;作家居小玉;世界阳光女人联合总会主席:鲁俐池;医学博士,曾经担任深圳大学附属医院执行副院长张健;南加州写作协会前会长,著名作家廖茂俊;医学博士、诗人丁凌;北美洛杉矶作家协会副会长王智;著名律师申春平;著名摄影家韩国民;温州同乡会执行会长吴积慧;温州同乡会秘书长多多;地产项目投资管理、保险业务经纪人lily li;政大校友会前会长Michael Wu;文友Shirley Xue;教师Emily Soong;教授張秋;画家金书铭;医疗顾问张漓;作家王晓明;岩土专家颜利平博士;作家梁柳英;文友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