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物记】探千年香事文化 品宋人风雅精神

0
12

承袭四代古法,融合今古精粹– 中国曹州非遗传承人——冯显

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矶,对东方雅物的崇尚已经蔚然成风。沉香的幽远内敛、檀木的温润张扬、草本的清雅淳朴,早已不再只是东方庭院的专属。如今,一炉合香,跨越山海,抵达西海岸的书案与壁炉旁,在异国的空气中,吐露着千年文化的芬芳。

“合香”的概念,南宋陈敬《香谱》里说:“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而在更早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范晔《和香方序》也记载:“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知,盈斤无伤。灵霍虚燥,詹糖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儸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糕昏钝,甲煎浅俗,非惟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

冯显,曹州合香与中国传统牡丹香雕双项非遗的第四代传承人

这炉香,来自中国曹州的非遗传承人——冯显。承袭四代古法,他将传统合香的精粹与当代人的生活需求融合,不仅复原了《陈氏香谱》的失传香方,更创制了独具韵味的牡丹合香与夏安香。它们让古老的香事文化,在洛杉矶的阳光与夜色中,依然散发着东方的温润与风雅。

左起:曹州合香传承人冯显、时氏面塑传承人时振山、【UNE 新闻速递】总裁刘茁、菏泽鲁西新区宣传部赵忠宇主任 。

在中国的香事长河中,有一缕香气,穿越千年风雨,依然清雅不散。它起源于先秦,发展与汉唐,盛于宋元,流传至今,便是“古法合香”——将沉香、檀香、乳香、龙涎香等160余种名贵天然香料,依据香理、香方,按严谨比例调和,经选材、炮制、配伍、发酵、成型、阴干、窖藏等数十道工序方可成就的香艺臻品。古人用它祭祀天地,疗疾养生,也用它寄情诗画,点缀生活的雅致与安宁。宋代以苏东坡、黄庭坚为首的文人士大夫,尤甚爱香,有大批诗文流传至今:“隐几香一炷,灵台灵台湛空明,”“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苏轼将香比作君子品德,认为“香如君子,在隐约间得真味”等等。宋人也把“焚香”、“品茗”、“插花”、“挂画”称为四般闲事,这里的“闲”指的不是闲来无事,而是一种静神和境界到一定地步的“雅”。

【UNE 新闻速递】总裁刘茁(左)访问曹州合香传承人冯显

冯显,曹州合香与中国传统牡丹香雕双项非遗的第四代传承人,正是这样一位将古法香事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的制香师。他二十多年潜心研读古籍,复原了《陈氏香谱》《香乘》等失传几百年的古法香丸,独创“二十四节气香方”,在指尖与炉火间,将时间酿成香气。

在冯显的记忆里,香不仅是气味,更是故事与精神。鹅梨帐中香的旖旎情怀、二苏旧局的文人气骨、雪中春信的诗意寄托,都在他的炉膛中重现——香烟袅袅间,是李煜与小周后隔着梅花对饮的江南夜,是苏轼与苏辙在雨巷旧阁对话的宁静,是梅芯雪香中初春将至的喜悦。

冯显制香,承袭四代古法,融合今古精粹

然而,冯显的创新并不止于香品形制的变化。一次夏日旅行的经历,让他萌生了将驱蚊草本融入合香的想法。那时,他带着家人去郊外避暑,却被蚊虫叮扰得无法安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的“燃艾驱瘴”与“佩香避蚊”,便开始潜心研制一款既能驱蚊净化,又能安神养生的夏日香品——夏安香。

夏安香

“中药驱蚊的关键,在于草本中的挥发性成分,它们能掩盖人体气味,干扰蚊虫嗅觉,甚至直接驱避。” 冯显说。

夏安香,凝聚九味本草的天然力量,构筑三重守护:

驱蚊屏障:双盘设计,单盘可燃四小时,覆盖黄昏至深夜的蚊虫高发期,点燃五分钟,室内静谧无蚊。

净化空间:祛除霉味、油烟与甲醛,尤其适合湿热的厨房、卫生间与地下室。

安神助眠:薄荷与薰衣草的清柔香气,让孩子更专注学习,让长者安睡一夜好梦。

“香不只是气味,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冯显说,“我希望夏安香能让人们在夏夜里,感受到古法合香的温润与雅致,同时收获健康与安心。”

冯显,曹州合香与中国传统牡丹香雕双项非遗的第四代传承人

如同他在香炉边所言:“香气,是跨越千年的信使,它带着古人的风雅,走进今天的生活。” 对冯显来说,夏安香不仅是驱蚊与净化的器物,更是延续古法合香精神的现代注脚——在每一个有香的夜晚,让人找回属于东方的静谧与优雅。

这个夏天,让一炉香气,连接千年风雅与当下的安宁。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