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M】Z 世代为何要应对孤独、抑郁和被拒绝的感觉

0
6
“暑期青年就业项目”帮助1万5000名洛县年轻人找工作。庞可阳摄

【ACoM】Z 世代为何要应对孤独、抑郁和被拒绝的感觉

【新闻速递】通讯社 洛杉矶报道

美国前卫生局局长维韦克·穆尔蒂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是“我们时代的危机”。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超过22%的Z世代年轻人在2023年报告出现过重度抑郁发作。每10个孩子中就有4个报告持续感到悲伤。拉丁裔青少年的抑郁症发病率最高,而非裔男性的自杀率最高。2022年,自杀是15-24岁亚裔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美国社区媒体(American Community Media)7月25日举行座谈会,演讲嘉宾探讨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诸多因素,包括贫困、种族主义、排斥以、当代美国生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当前最新的治疗模式。

Yellow Chair Collective 主任 Soo Jin Lee 当天从一线心理治疗师的角度讲述了亚太裔青少年当前面临的独特心理挑战。她指出,AAPI 青年在代际创伤、身份认同冲突和心理健康污名的多重影响下,承受巨大压力。尽管很多人外表表现稳定,但内心充满孤独与焦虑。她特别强调,社交媒体上的“完美表现”与家庭中的高期望常使青年不敢表达脆弱,甚至认为心理问题是“自己不够好”的表现。

Soo Jin Lee 介绍了代际创伤对 AAPI 家庭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表达情感与传递爱的方式上存在代沟。她批评一些不具文化敏感度的治疗建议,如“断绝与家庭关系”,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她倡导“文化响应式照护”,重视家庭参与、双语服务与社区支持,例如他们组织的“Entwine Retreat”等活动,结合传统与现代疗愈方式,为 AAPI 青年提供有归属感的心理支持。

心理学系研究助理教授,执业临床心理学家,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疾病中心儿童与青少年恐惧与焦虑治疗项目莱弗博士(Ovsanna Leyfer)指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上升,包括焦虑、抑郁、ADHD 和行为障碍等,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她将问题归因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例如社交媒体使用过度、学业与社交压力加重、父母压力转嫁、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隔离和不稳定生活。此外,气候焦虑和全球危机等宏观问题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心理负担。

她强调,尽管问题严峻,但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存在的。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认为是治疗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结构化、技能导向的特点可以帮助患者打破消极思维模式。CBT 的短期、可复制、复发率低等优势使其适用于多种环境,包括学校和远程平台。然而,要发挥其最大效益,仍需解决专业治疗师短缺与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问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社会系彭博美国健康助理教授,兼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联合聘任教授Kiara Álvarez 博士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复杂,需从个体、家庭、社区和结构性层面综合理解与干预。她强调拉丁裔与非裔青少年正面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风险,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约 42% 的拉丁裔青少年经历了至少两周的持续抑郁症状,几乎与原住民青少年持平,远高于其他群体。她还指出,多重边缘身份(如 LGBTQ+ 与有色人种的交集)使部分青少年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

她还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服务获取的不平等:尽管需求相同,非裔、拉丁裔、亚裔和原住民青少年接受心理健康治疗的几率始终低于白人青少年。结构性障碍(如治疗资源短缺、保险限制)普遍存在,但少数族裔群体受到影响更深。此外,这些青少年更可能因行为问题而进入惩罚性系统(如学校处分、青少年司法系统),而非接受专业心理支持。

加州青年与社区重建办公室顾问委员会成员 Victoria Birch 则分享了自己从小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指出心理健康问题不会随着年龄消失,但可以修复信任和社会支持。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