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高分冲奥电影再次让人关注巴以冲突

0
9
《9月5日》讲述了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因巴以双方仇恨而发生的惨案,但是从电视导播的角度出发。(派拉蒙公司图片)

《9月5日》高分冲奥电影再次让人关注巴以冲突

【新闻速递】记者 Maggie Ma 洛杉矶报道

持续多年、今年局势再度升级的巴以冲突似乎也在影响着好莱坞和今年的奥斯卡局势。在今年威尼斯和多伦多电影节亮相、目前进入奥斯卡颁奖季角逐的作品中,就有多部主题与此相关的作品,虽然都不是直接描述战争,但却从多个不同角度讲述巴以冲突多年来的影响。派拉蒙公司发行的电影《9月5日》(September 5 )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恐袭事件,策划者是巴勒斯坦激进派,袭击对象是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代表团 ;而另两部《粗野派》(The Brutalist)和《真正的痛苦》(A Real Pain)则描述了纳粹大屠杀(The Holocaust )之后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及后裔的生存经历,旨在引发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加强对犹太人的认识。

威尼斯、多伦多电影节之后,派拉蒙公司发行的《9月5日》开始为奥斯卡评委和更多媒体放映,评价也依然很高,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热门之一。(派拉蒙公司图片)

 

《9月5日》与《角斗士2》(GladiatorII)均是今年派拉蒙公司的冲奥作品,在近期都在洛杉矶开始为媒体和奥斯卡评委举办放映。其中《9月5日》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媒体放映后获得92%的高分推荐度,也是目前奥斯卡预测中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角斗士2》初步评价也不俗,还要等待之后解禁评分。与高投资、明星云集的《角斗士2》不同,《9月5日》并没有太多大明星参与,导演是来自瑞士的蒂姆·菲尔巴姆 (Tim Fehlbaum)也尚且没有在国际上获得很强的知名度。但是这部电影节奏快、剪辑凌厉、悬疑性强,表演也很出色,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新闻纪实类作品,与早年的《华盛顿邮报》(The Post)、《聚焦》(Spotlight)一样都是以新闻工作者的视角出发,去展示一场惊心动魄的真实事件发生始末。

《9月5日》讲述了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因巴以双方仇恨而发生的惨案,但是从电视导播的角度出发。(派拉蒙公司图片)

本片故事背景是1972慕尼黑奥运会期间,9月5日清晨4时10分,8名巴勒斯坦激进派“黑色九月”恐怖分子闯入慕尼黑奥运村以色列选手驻地,当场开枪杀害了以色列摔跤教练摩西·温伯格、举重运动员约瑟夫·罗曼,另有9名代表团成员被当作人质关押。恐怖分子绑架这些人质是为了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并派飞机送这些武装人员离开西德。但谈判失败,加上慕尼黑警方办事不力,最终导致所有人质死亡。

《9月5日》以优秀的剧本、表演、剪辑和精彩的悬疑性,带人们回顾了当年这场惨剧的经过。(派拉蒙公司图片)

新闻工作者往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投入工作,争分夺秒获取信息,这一过程虽然劳累却是激动人心的。《9月5日》中的“慕尼黑惨案“发生时,ABC体育频道的记者们正在德国慕尼黑报道体育赛事。然而这场绑架案的发生打乱了新闻工作室内的每一个人,他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独家的画面、采访和最新的消息。那时设备和技术落后,记者们只能自己前往奥运村拍摄,人为跑回工作室上交底片,然后再跑回去拍摄,来回多次。而且因为语言不通,整个调查和报道过程中,翻译的职责变得尤其重要,甚至需要代替记者跑到一线获取信息。而后台导播更是要随时根据事态发展调整新闻的播出,保证直播进行。整个影片展示出了新闻工作者的敬业和专业性。同时,因为在报道时人质被绑架,究竟最终结局如何,那时的媒体也不清楚,只能随时跟进,但事态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而公众只能跟着电视记者了解一切信息,让这场“绑架直播”获得了9亿观众同时观看的惊人直播收视率,这在凡事都从手机了解的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了。而在那时,可见电视工作者面对突发事件的压力也很大,甚至有时因为信息传递上的不同步或疏忽,很可能要面临“报错新闻”的危险。

在威尼斯电影节拿到最佳导演奖的《粗野派》讲述了大屠杀幸存犹太人逃到美国后的经历(A24图片)

这部电影完整记录了事件发生开始到结束电视台工作者们都经历了什么,视角完全只放在后台的导播身上。观众看到的都是导播看到的影像,常常几分钟内多个不同信息来源扑面而来,不仅获得新闻需要争分夺秒,解救人质也同样时间紧迫,双重的悬疑性和压迫感通过本片快速的剪辑和演员们优秀的表演,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当时新闻编导室内的紧张、高压气氛。John Magaro出演的导播和Leonie Benesch出演的德国当地记者兼翻译在片中戏份最多,24小时内几乎像陀螺一样在不听的工作,肩负着重任。

《真正的痛苦》讲述了大屠杀幸存犹太人后代对战争的反思。(福斯探照灯图片)

《9月5日》讲述的虽然是50年前的新闻事件,但惨案起因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因为目前巴以冲突依然在不断升级,战争和恐袭依然在继续,也让本片依然具有时代意义,可以再次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感和反思,也让人看完本片的悲剧结局之后心情更加沉重。

而目前的战争也让反犹趋势加重,这也是为何好莱坞也在拍摄更多关于犹太人因为战争被迫流离失所的电影。同期进入颁奖季的《粗野派》和《真正的痛苦》就提到这些内容,试图在消除对犹太人的仇恨情绪。其中,《真正的痛苦》是演员杰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导演处女作,他作为生活在纽约的犹太人后裔也亲自撰写、主演了本片。他出演的大卫与表哥本吉决定去奶奶的故乡波兰回顾“大屠杀”的历史,这场旅途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来之不易,重新审视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影片用大量对话展示了大屠杀对犹太后裔的影响,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但又相似的故事。而《粗野派》则是直接展示了大屠杀时代一位逃亡到美国纽约的匈牙利犹太人打拼自己“美国梦”的过程。片中男主角阿德里安·布罗迪(Adrien Brody)的演出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高度好评,也是奥斯卡影帝热门人选。

这些电影是否能因为政治局势影响而获得奥斯卡优势?《9月5日》将在11月29日上映,《粗野派》在12月20日上映,《真正的痛苦》则将在11月1日上映。

【2024 美国大选特辑】深入分析 理性选举 百家争鸣 精彩纷呈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