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 享年 97 岁

0
6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挑战自然法则的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享年 97 岁

旧金山讯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Tsung-Dao Lee)于 8 月 4日在旧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 97 岁。他因推翻了被认为是自然界基本法则的粒子总是对称的而于 1957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和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宣布了他的死讯。李政道博士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长期教授。

《纽约时报》报道,李政道推翻的理论被称为宇称守恒定律,该定律认为每个现象及其镜像的行为都应该完全相同。当他在 1956 年挑战该理论时,该理论已被广泛接受 30 年。

李政道当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年轻教授,29 岁时他晋升为正教授——这是该大学当时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他对所谓的 K 介子的衰变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K 介子是亚原子粒子。这些粒子一直在衰变,形成电子、中微子和光子。实验表明,当 K 介子衰变时,一些介子会表现出变化,表明它们彼此不同。但它们的质量和预期寿命也相同,表明它们是相同的。

这种明显的矛盾给物理学家带来了一个难题。他们假设弱核力(如介子衰变)遵循宇称守恒定律,就像控制量子物理的另外两种基本力一样:强核力,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以及电磁力,控制电荷的吸引和排斥以及光的行为。换句话说,科学家假设弱核力的方向总是可以逆转的。

李博士要求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看看情况是否如此。结果表明可能并非如此。

他拜访了杨振宁,他是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李博士曾与杨振宁共事,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时也认识杨振宁,他们一起回顾了所有涉及弱力的研究和实验。

李博士和杨博士得出结论,对于 K 介子衰变中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合理的答案:与强核力和电磁力不同,弱核力不遵循宇称守恒定律。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因为它意味着在自然界中,一些粒子实际上是右旋的,而另一些粒子则是左旋的。

1956 年秋,李博士和杨博士在《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理论。

同年晚些时候,物理学家吴健雄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钴原子衰变实验,证实了李博士和杨博士的理论是正确的。次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

李博士获奖时年仅 31 岁;他和杨博士是首批华裔获奖者。

李博士的职业生涯异常漫长且卓有成效。2012 年,86 岁的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正式任教退休,但直到 90 多岁,他仍继续为粒子物理研究贡献思想。

除了诺贝尔奖之外,李博士还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科学奖,还有一颗小行星(3443 Leetsungdao)以他的名字命名。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