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讯:
上海静安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渎重元寺,唐际更名永泰禅院,大宋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静安教寺,静安之名沿用至今。宋嘉定九年(1216年)迁至现址。今年适逢古刹迁址800周年,命名静安1008年。为更好地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10月22日至23日,静安寺精心安排了系列纪念活动。
10月23日上午,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彩旗招展,红幅高挂,四众汇聚,嘉宾云集,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上海静安寺迁址800周年暨命名静安1008年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国家宗教局、上海市、静安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柬埔寨僧王布格里,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宏度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副理事长明光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觉醒法师、副会长周富根居士、照诚法师、定慧法师、悟端法师、永觉法师、性康法师、秘书长张国铭居士,上海各区民宗办、区佛协负责人,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上海各大寺院和中国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杭州佛学院、苏州灵岩山佛学院、苏州西园寺佛学研究所、苏州寒山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等八所佛学院的师生共1200余人应邀出席大会。
纪念大会上,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静安寺方丈慧明法师首先致辞,回顾静安寺建寺1769年的历史和重大事件后,并提出今后静安寺在文化教育、公益慈善、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新愿景。台湾中国佛教会副理事长明光法师代表台湾佛教界对静安寺的双庆活动表示热烈祝贺,殷切希望能进一步增进两岸佛教交流,推动沪台佛教交流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宏度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觉醒法师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对纪念大会活动表示祝贺,对静安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
随后,举行了《静安八詠集》、《静安艺术》新书发布及“福泽千秋”、“静安寺迁址800周年纪”牌匾揭幕仪式。
据史书记载: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日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剎。寺中有赤乌碑、陈朝桧、虾子潭、讲经台、沪渎垒、涌泉、芦子渡、绿云洞八处圣景,史称“静安八景”。历代大德诗人游览胜境多有题咏,元末静安寺住持、诗僧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八景由此家喻户晓、声名远播。为纪念迁址建寺八百周年,在住持慧明法师倡导和主持下,静安寺专门编辑出版了上海图书馆馆藏明版影印《静安八詠》诗集,慧明法师还直抒胸臆,欣然题序以志纪念。
《静安艺术》则集中收录了静安寺历年来珍藏的60余幅书画作品,其中不乏有宋苏轼的《心经》、元鲜于枢的《佛遗教经》、明文征明的《琵琶行》、张大千的《翠竹幽禽》等奇珍异宝,该书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2日静安寺还隆重举行了斋僧大会,来自台湾、上海200余所寺院的法师代表以及全国8所佛学院的师生代表1250余人出席了斋僧大会。(图文根据主办方提供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