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M】骄傲月 分享关于 PRIDE 的观点

0
9
骄傲月。庞可阳摄

【ACoM】骄傲月 分享关于 PRIDE 的观点

【新闻速递】洛杉矶报道

在我们这个高度两极分化的社会中,骄傲游行 (PRIDE) 在塑造身份认同和构建社群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或者,LGBTQ 群体是否已经变得如此普遍——正如一些人所言,已经“超越了彩虹”——以至于失去了现实意义?在这个社群中许多人遭受攻击的时代,身为 LGBTQ 群体意味着什么?

《美国社区媒体》6月20日举行座谈会,演讲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对当下的看法。欢迎带着您的问题加入我们,参与一场精彩的小组讨论。

知名记者、亚裔美国人和 LGBTQ 权益活动家、Vincent Chin 研究所创始人谢汉兰(Helen Zia)谈到她成长于 LGBTQ 群体几乎完全“隐形”且充满歧视的年代。在她成长的环境中,“同性恋被视为不道德甚至危险的行为,伴随的是失业、失去家庭甚至暴力威胁。”

谢汉兰介绍,作为一名亚裔美国人、女性、移民家庭出身的年轻活动人士,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交织的身份。她用“double/triple jeopardy(双重/三重困境)”来描述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女同性恋者的交叉歧视体验。

她认为,即便在有色人种的社会运动圈,也曾普遍认为同性恋是“白人病”,而不是社群的一部分。她强调骄傲节的意义并未过时,而是在今天尤为重要。她如今已结婚,并在组织工作中选择“带着完整的自我”参与,因为她知道过去曾经无法这样做有多痛苦。

获奖作家,出版了散文集《义务的日子》(Days of Obligation) Richard Rodriguez 成长自墨西哥移民家庭,从小生活在加州萨克拉门托的天主教家庭。他回忆家中对“同性恋”几乎完全回避,甚至只用西班牙语中的贬义词“Hortos”来形容。

他认为,他不是“选择”了同性恋,而是“被选中”。他认为同性恋意味着自由、阅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庆祝。

Desi Rainbow 创始人兼执行董事Aruna Rao 分享道,她的儿子出柜为酷儿与跨性别者,而她作为印度裔异性恋母亲最初一无所知,其他主流团体也缺乏对移民母亲的支持,于是她建立了一个特别面向南亚移民家庭的支持网络 Desi Rainbow。

她指出, Desi Rainbow 起初只是厨房圆桌的聚会,疫情后转为线上,迅速成长为跨州甚至国际的互助团体,不只支持父母,也为许多未被原生家庭接纳的南亚LGBTQ青年提供“选择的家庭”。

Rao 将重点放在了最高法院对“美国政府诉Scrumetti案”的裁决上,该裁决使田纳西州禁止未成年人接受性别肯定护理的禁令得以生效。她认为,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正在成为“性别难民”——被迫搬迁接受治疗——而即使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儿科性别诊所——洛杉矶儿童医院,也在联邦政府的压力下关闭。Rao 补充说,短期旅行并非解决方案,她认为,这些影响也会扩展至成年人。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