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与日产宣布合并 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新闻速递】综合报道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Honda)和日产(Nissan)宣布计划进行合并,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这一决定是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做出的,行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
两家公司表示,已于周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且其联盟中的小型成员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 Corp.)也同意加入整合业务的谈判。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领域落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随着中国比亚迪和电动汽车市场领导者特斯拉等新进入者蚕食市场份额,他们正试图削减成本,弥补失去的时间。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表示,本田和日产计划通过联合控股公司整合运营。本田将领导新管理层,并保留各自公司的原则和品牌。他们的目标是在 6 月前达成正式合并协议,并在 2026 年 8 月前完成交易并将控股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部敏宏指出,目前谈判刚刚开始,尚未公布具体金额,并坦言:“这项计划最终无法实现的可能性也并非为零。”
如果合并成功,根据三家公司当前的市值,新公司可能市值超过500亿美元。合并后,本田、日产和三菱将通过规模优势与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以及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展开竞争。丰田目前与日本的马自达(Mazda Motor Corp.)和斯巴鲁(Subaru Corp.)有技术合作伙伴关系。
关于合并的消息本月早些时候首次浮出水面,当时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台湾的iPhone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计划通过收购日产另一合作伙伴、法国雷诺(Renault SA)持有的股份,与日产建立合作关系。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表示,富士康尚未直接接洽日产。他同时承认,日产当前的经营状况“严峻”。
即使合并成功,丰田仍将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23年,丰田生产了1150万辆汽车,而本田、日产和三菱三家公司合计生产约800万辆,其中本田生产400万辆,日产340万辆,三菱汽车的产量刚刚超过 100 万辆。
此前,日产、本田和三菱已同意在电动车领域共享电池等零部件,并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软件,以更好地适应电动化趋势。
日产在经历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因欺诈和挪用公司资产指控被捕的丑闻后一直在挣扎。戈恩否认这些指控,在保释后逃往黎巴嫩。通过视频连线,戈恩批评此次合并计划是“绝望之举”。
对于本田来说,日产可以为其提供大尺寸SUV车型,如Armada和Infiniti QX80,这些车型具有强大的拖曳能力和越野性能。此外,日产在电池、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系统方面的经验也可以帮助本田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技术。
然而,日产面临诸多挑战。今年11月,日产宣布将裁员9000人,约占全球员工的6%,并将全球生产能力削减20%,当季度亏损93亿日元(约6100万美元)。日产汽车最近改组了管理层,其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减薪 50%,同时承认对财务困境负有责任,并表示日产需要提高效率,更好地应对市场品味、成本上涨和其他全球变化。
标准普尔(Fitch)近期将日产的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原因是盈利能力恶化,部分源于北美市场的价格下调。但报告指出,日产仍然拥有强劲的财务结构和1.44万亿日元(约94亿美元)的现金储备。随着合并消息的发布,日产股票上周上涨超过20%,本田股价也上涨了3.8%。
这次合并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整合趋势。在记者会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他不会对汽车制造商的计划细节发表评论,但强调日本企业需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林芳正表示,“随着汽车行业的商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在电池储能和软件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希望采取必要措施,以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