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一周 45年后再续精彩

1
9
刘健致辞。庞可阳摄

庞可阳 约巴林达报道

“45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之旅开启了中美交流的新时代。45年后,两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仍是保持稳定和谐的中美关系,中美合作,才能世界繁荣。”尼克松基金会主席巴瑞鲍特(Bill Baribault)指出。

本月28日,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举行了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45周年活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刘健、夫人陈小玲,尼克松外孙考克斯(Christopher Cox)、约巴林达副市长赫南德兹(Gene Hernandez)、1972年随尼克松访华的退役海军上校布伦南(Jack Brennan)等都中美各界人士都到场。

尼克松基金会主席巴瑞鲍特。庞可阳摄
尼克松基金会主席巴瑞鲍特。庞可阳摄

尼克松基金会主席巴瑞鲍特介绍,45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创历史的「中国破冰之旅」,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作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尼克松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意识到与中国对话,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因此1969年1月20日,在尼克松正式就职的10天后,他便下令要求基辛格制定一系列的与中国建交的方案。

巴瑞鲍特指出,在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中等一系列精心协调的方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与第一夫人搭乘空军一号降落在中国北京。走下飞机的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那一历史性的握手,代表了世界格局戏剧性的转变。尼克松此行最后一天-1971年2月28日,中美政府签署《上海公报》确立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更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尼克松那次中国行更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45年后的今天,我们重申对中国朋友的尊重与友好,并希望保持两国人民互敬互利的关系,共同发展。

刘健致辞。庞可阳摄
刘健致辞。庞可阳摄

刘健致辞时指出,前不久,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与川普就很多问题进行电话沟通。下一步中美双方如何通过两国元首的电话精神进一步工作,如何让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与尼克松在45年前开创的中美关系在新的时期、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进步,这也将是总领馆今年的工作重点。

刘健强调,45年前的《上海公报》很重要的内容便是确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尽管《上海公报》已经发表了45年,但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其阐述的重要原则至今仍然被视为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当初中美两国领导人如何在中美关系间发挥战略的胆识和政治的智慧,仍然给今人以启发。努力加强中美人文经贸交流、教育合作、互尊互助,也是国际社会所期盼的。

常年与尼克松博物馆合作的南海岸广场负责人也出席了活动。庞可阳摄
常年与尼克松博物馆合作的南海岸广场负责人也出席了活动。庞可阳摄

相关阅读:

【世纪聚焦】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千万升级 中美重量级政要出席

尼克松总统夫妇纪念币揭幕 第一夫人金币价格高达800

「欢乐春节」闹橙县 南海岸双喜临门

“改变世界的一周” 南海岸推中美友谊交流典藏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