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祖 洛杉矶特稿:
日前,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川普再度在美国社交网站推特上向中国发出强硬表态,指责中国的汇率及军事政策。上周五,川普总统还冒着极有可能惹怒中国的风险和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进行了电话会谈,为近四十年来第一次。事实上,自尼克松总统访华后的数十年里,美国都没有公开承认过台湾是独立于中国的主权地区。川普近期的做法是否意味着竞选时承诺的对华强硬政策已经展开,而中美之间会否就此展开一轮贸易战,结果又会如何?
自上周台美领导人私通电话之后,中国外交部已经表示了对美国无视“一个中国”政策的强烈抗议。而川普则在美国当地时间周日在推特上直接发布其关于中国进行汇率贬值提升竞争力以及在南海大举兴建军事设施的不满。众所周知,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间的经济往来颇深。一旦川普的对华政策出现恶化使两国出现经济寒冬,那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尽管美国的当下经济形势更为乐观,GDP构成更为合理,增长效率更加扎实,不过中美之间并没有哪一方存在真正明显的贸易战优势。
中方优势:
据美国商务部贸易办统计,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超过4800亿美金,是对美第一大出口国,而美国对华出口仅为1160亿美金。由此造成了美国方面高达3660亿美金的贸易逆差。不少美国企业依旧依靠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同时美国消费者多年来也早已习惯了中国产品较低的消费成本和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美国想要通过控制汇率和提升中国进口关税进行单方面贸易保护,前景暗淡,并不会被市场接受。此外,美国财政部数据,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持有了美国超过1.2万亿的美国国债,而且这些债务绝大多数是超长期债务。美国想要进行本土企业减税,加大基建,并调控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也依赖着向中国借钱的老办法。另一方面,中国的稳定购债也帮助稳定了美国金融市场。
根据周五台美领导人通话后北京方面立刻作出的强硬回应来看,中国正通过谨慎的外交政策向美方传递其坚定的立场。川普想要落实遏止中国的政策,可能不会得到其预期的效果。
美方优势:
川普竞选中把中国描述的“十恶不赦”。但诚然,中国“掠夺”美国就业,贬值自身货币占取贸易优势等现象也真实存在。因此,作为新当选总统,为了保持民调并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川普势必会对中国采取行动。这些行动也很可能是川普政策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美国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同时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领导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无人能及。外来因素,如中国汇率政策的变动以及进出口方面的影响最终会被美国经济缓慢消化。加上近些年来欧元区和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以及金融体系崩溃,美国再度成为了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大量的海外资产与其选择投向有经济硬着陆和信贷房市泡沫的中国,不如流入各项制度更为健全的美国。这也成为了美国有底气叫板其最大“债主”的原因。由于美国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国,在人民币如此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想通过外储稳定汇率,缓解楼市债市压力,那么保持对美出口量也是中方的必要举措。因此美国一旦提高对华进口关税,中方也必遭重创。
总结起来,一旦中美贸易战打响,对中美两方均无胜败可言。美国尽管可以防止就业外流,但本国大型跨国企业的生产线将遭遇打击。中产阶级的消费信心将受到巨大考验。中国一旦被美国扣上了税率操控国的帽子,并被征收45%的关税,最有可能采取海量抛售美国国债的方法扰乱美国金融秩序,打击美国政府财政收益,进行反遏制。但如果中方采取抛售美国国债的方式对抗美国,大量的套现资金将无处可去。无论是投向国内过热的房市还是买入欧元区债券都远远不及持有美国国债来的稳健。这也是中国不想看到的。因此,这是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作为非政客当选美国总统的川普在中美贸易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